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科生活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外大学生走进浙江 感受中国文化传统和发展成就

2022-08-05    访问量:

  来自菲律宾、巴拿马、贝宁等9个国家的15名中外大学生,日前走进中国浙江省,感受生态建设的卓越成就,体验数字赋能的智慧力量,回顾先辈兢兢业业的共富之路,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风貌。

  这是由共青团中央主办、共青团浙江省委和浙江科技学院团委承办,以中国这十年为主题的感知浙江情 领略华夏美浙江科技学院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活动旨在让中外青年学子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回首、感知中国发展这十年的成就。


中外大学生学习制作西溪竹编小花篮

走进西溪湿地,探寻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十年来,浙江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浙江,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在西溪湿地,中外大学生一边欣赏充满天然野趣的湿地自然风光,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西溪湿地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确实是杭州最好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环境干净舒适,设施管理良好,生态环境治理得非常好。我想带我的朋友们一起来!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Wong Alnil Joy Doring(王悦)赞叹不已。

  透过西溪之水,自然与人文互相交融。在省级非遗传承人洪立萍的指导下,中外大学生们一起学习制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溪竹编小花篮。洪立萍说:我心中依然存有对小花篮技艺的坚持,不愿让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渐渐消失。最大愿望就是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西溪湿地实施综合保护之后,她开设了自己的小花篮竹编铺,承担起传播非遗的重任。

  对竹编技艺的亲身体验,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Eralieva Farangiz(法兰格)了解到了更多竹编知识:竹子从殷商时期就被中国古人利用了,竹编技艺有很长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外大学生看到,如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芦白柿红、桑青水碧、鹭舞燕翔,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生态已经成为杭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了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西溪竹编小花篮也承载着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使命走向世界。

中外大学生在芹川古村落学习荷花扇面画

深入城市大脑,感受数字生活的简单与幸福

  十年来,中国不断深入数字化改革,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浙江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发展数字经济、智慧经济,数字技术与各产业加速融合。

  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大厅,中外大学生一起脑动,体验城市大脑场景:运用健康码、云服务等手段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便捷泊车·先离场后付费停车系统为市民提供全市一个停车场的便民体验;多游一小时包括“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数字旅游专线”……通过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他们了解了杭州市如何运用城市大脑来提升系统治理能力。中外学生还了解到,现在,杭州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数据中枢处理的问题,已从最初的交通治堵,发展到城市治理、疫情防控,覆盖交通、文旅、卫健等11大领域,让公共服务更贴近大众。

  “参观杭州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我们不仅对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杭州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能力是如此之强。来自贝宁的留学生Olaconle Ange Ulrich Agbatchi(吴锐西)感慨道:杭州城市大脑体现了科学的魅力,这样的科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帮助我们简单、幸福地生活。

  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Aboumarouane Abla(张红梅)赞叹说,杭州已将数字便民充分体现在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网上预约挂号”“30秒酒店入住等智慧场景,令张红梅有些羡慕——作为留学生,她因没有中国身份证而无法享受此类便捷服务。她希望杭州普及数智,让像她这样的外国留学生们也能当上智慧城市体验官。

中外大学生共同创作刺绣作品《中国》

探访红色胜地,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

   十年来,中国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稳步前进。

       20216月,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还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追寻红色印记,聆听共富故事,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杭州市第一个村党支部——中共鸭兰村党支部,在参观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的过程中了解了红色鸭兰

  鸭兰村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和绣花之乡。19276月,在中共杭州地委的领导下,杭县县委委员马东林在鸭兰村召开党员会,成立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村民马国华第一个入党。从那时起,这个只有鸭子才能游进来的水乡村庄,成为千万农村群众开展革命事业的根据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马国华的外孙马伟文和鸭兰村前支部书记马茂仁等党员干部,又率领村民奋斗在共同致富的前沿。

  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地。当地水多地少,每户人家分到的耕地有限,因此大家都很穷。如今,鸭兰村凭借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走出了共富新路子;通过红色鸭兰”“富美鸭兰”“活力鸭兰等系列举措,实现了红色文旅持续健康发展。

  鸭兰村的红色历史和近十年的变化,令中外大学生深受鼓舞。中国学生余欣妍说:先辈们忠诚、勇敢的品质令人折服。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苦难历史,也要珍惜美好的今天。仝耀鑫说:如今鸭兰村驶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其发展成就印证了新发展理念才能促进高质量均衡发展。

领略宋风古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年来,中国发挥人文优势、激发精神力量,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从历史建筑、书画作品、经典诗文中领略中华文化,在古村茶酒、饮食、服饰等寻常生活中感受宋风古韵。中外大学生走进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芹川和存世千年的瀛山书院,上了一堂又一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开课

  在芹川村的文化礼堂和王氏家族祠堂,一幅幅字画蕴含着丰富的古村民居文化和书画艺术传统,一个个故事浓缩了左江王氏的迁居历史和人文掌故。在芹溪画院老师的指导下,中外大学生兴致勃勃地了解扇面画技艺的起源、历史、发展,并学习制作技巧,还与当地儿童一起创作了荷花扇面。

  “芹川从13世纪开始就有人居住了,与我以前看到的农村不一样,这里很有特色,他们说这叫古味来自赞比亚的Salimu Arron说,芹川书法也很有名,虽然我的书画比不上老师,但我很享受这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这趟书法之旅让我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还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坦桑尼亚的Malisa Timothy Thomas感叹道:芹川的历史痕迹保留得太好了!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传统家族的归属感。王氏家族的后人至今还遵守着家训,经常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很好地把家族和民族传统传承下来。

  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Salimu Arron直呼:这一趟文化之旅太有意义了!中国历史的内涵太丰富了!我希望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够来中国走走看看,更好地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