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科生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浙江科技大学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系列】 漫步江南古镇,触摸乡村脉络,解码振兴密码

2025-05-27    访问量:

   

近日,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近30名留学生赴绍兴开展“感知中国”课程实践,参观鉴湖街道坡塘村,了解乡村蜕变背后的故事,访问书圣故里、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和黄酒博物馆,掌握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的不同范本。





坡塘村:乡村振兴的生态样本

     
     
   




   
   




   


在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留学生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百亩茶园如绿色波浪般延展,茶树间错落分布着“云壶飞瀑”等艺术装置,将自然景观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在坡塘村云松客厅(乡村博物馆),工作人员梅老师介绍道,坡塘村曾是传统农业村,面临青壮年流失、老屋闲置等典型“空心化”问题。近年来,坡塘村通过“文化赋能+生态治理”模式,对村内各类闲置农房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废弃茶厂蝶变为如今的云松客厅,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会议和展陈的空间;老台门化身为乡村书吧,提供展览、研学等服务;茶园等自有资源充分盘活,助力文旅发展乡村经济。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坡塘村“烟火气”日益浓郁。看着村庄发展的新旧照片,留学生们不由感叹“十年前这里还是普通村庄,如今却像一座开放式的艺术公园!太震撼了!”


   




   
   




   





书圣故里、八字桥:青石板路的文化对话

     
     
   




   
   




   


留学生们实地参观了书圣故里街区和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漫步之旅”。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八字桥始建于南宋,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立交桥”,体现了古代桥梁工程的适应性设计,是研究中国水利史、城建史的活化石。八字桥桥身如巨型书架般横跨水面,桥东茶馆飘出茴香豆香气,桥西染坊晾晒的蓝印花布随风轻扬,游客乘乌篷船穿桥洞而过,留学生们在桥上听船夫用绍兴方言哼唱民谣。附近的居民仍是当初的老居民,通过“共享空间”计划,历史保护和民生改善得以平衡,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在这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民俗博物馆”,留学生不由感叹道:“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故事。”





黄酒博物馆:美酒里的匠心传承

     
     
   




   
   




   


最后一站留学生们来到位于古越龙山脚下的国家级黄酒专题博物馆,留学生们揭开中国“国酿”的神秘面纱。从河姆渡出土的陶制酒器,商周时期的祭祀酒器,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民国时期的酒坊契约,再到现代化酿酒车间,讲解员给留学生们勾勒出了黄酒5000年演化史,并揭示了“绍兴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工艺奥秘。现场留学生们品鉴了绍兴黄酒,“这杯酒里藏着中国人的哲学,第一口喝下去是甜的,随即又有些辣,味道层层递进。”留学生如是说。


     
     
     

此次绍兴之行,是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情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将课堂架设在浙江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广阔实践中,留学生们得以亲眼见证、亲自触摸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坡塘模式”,在青石板路上、在博物馆展柜中解码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型发展的基因。

   


初审丨陶健

责审丨赵芳

终审丨张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