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科生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拓“科技+文化”主题研学,促科技文化国际传播

2024-12-30    访问量:

     
     

12月24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杭州开展专题调研文化工作,在M511光影汇体验行进式VR空间产品,考察“光影+科技+艺术”数字文娱发展情况。他指出,以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优势,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探索文化数字资产应用与交易,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和沉浸感,让文旅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让文旅消费展现新的魅力,打造更多新的文旅产业增长点。


     

期间,我校组织13名中外学生前往M511光影汇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


   
   

在研学活动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童芸芸教授与中外建筑学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围绕研学主题积极分享国内外建筑遗产科技保护技术及成果。童芸芸详细介绍了我国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的历史发展历程,阐述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科技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绍兴鲍氏旧宅建筑群小洋楼修缮工程、科技保护和数字化保护为例,让中外学生们深刻理解到科学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对建筑遗产保护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探索的热情,为文化遗产的跨国交流与保护传承搭建了知识的桥梁。

   
   


     
     

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专家杨晓龙老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建筑测绘传统手段、数字化建筑测绘方法和数字化保护前沿技术。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中外学生就VR、AR技术如何应用于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展开深入的探讨。


此次研学活动基于中法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与M511光影汇的深度合作,积极响应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关于以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在结合土木工程及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数字化技术实践操作与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为中外学生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研学模式。活动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优势,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深入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尝试文化遗产数字资产的整理与保存模式构建,提升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与实践能力,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范式和新亮点,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事业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校依托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平台,深度整合智库资源与国际中文教育、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学科专业团队的优势力量,全力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文化国际传播品牌形象。本次第二课堂研学活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创了科技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模式,为进一步拓展科技文化国际影响力开辟新渠道,有效助力我校在国际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领域迈出坚实步伐,推动跨文化交流迈向新高度,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科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交流贡献了积极力量。

       

初审︱高志胜

责审︱童芸芸

终审︱童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