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埭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美育村、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美丽乡村国际体验点、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共富村。
长埭村坚持以茶产业为核心,融合高校艺术资源,引入艺术家老师驻村,植入文创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艺术”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智慧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打造“茶+数智”产业。长埭村通过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民在经济收入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长埭村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浙江实践的生动展现,其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示范意义。作为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度感知中国农村、深入了解中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成效的平台,更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长埭村是传统茶村,种茶历史始于南宋,现为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保护区。长埭村紧紧抓住“茶”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尝试和实践了“产业引领共富,艺术点亮乡村”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模式,使村庄建设踏上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埭埭香传之“茶香”。2021年,长埭村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示范村,传统的种茶方式开始改变。村庄与浙江大学茶学院密切合作,推动西湖龙井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分区域进行生态茶园和智慧茶园建设。目前,长埭所有茶园全面覆盖智慧茶园物联网系统,“未来乡村”驾驶舱,可以随时获得茶园的大气土壤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及虫情情况。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及时提醒茶农进行灌溉、修剪、遮荫;及时调整物理灭虫等绿色防控的密度与频次;及时派出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用数智手段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品质提高带动了茶叶的销售价格年年“步步高”。
二是埭埭香传之“书香”。2009年,国内知名雕塑家李秀勤老师到村里采购茶叶,相中了这块风光秀丽的土地。尔后,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驻村开设工作室。2019年,村内成立了“艺术家委员会”;2021年,村党总支与艺委会合作组建“茶乡艺术红盟”,运用好艺术家的“才气”和“人气”。在“艺盟”推动下,村庄变身“艺术茶村”,融茶园景观、雕塑作品、乡村音乐、文创产品、数智科技等元素于一体,古老的茶村萌发出艺术化、年轻化、时尚化的气息,茶村又多了“旅游村”的新标签---小辫子面馆、路南咖啡、井茶居、泗乡食堂、一溪云民宿、云慢民宿、茶海露营等乡村旅游要素在村内遍地开花,多处成为“网红”。
三是“茶香”“书香”共融使共富“代代相传”。艺术家帮助茶农改变茶叶包装宣传,使土茶变成“文化茶”;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帮助茶农销售茶叶,使土茶变成“文创伴手礼”,茶农收入大幅增加。通过艺术展览、文体赛事、音乐集市等活动,让村民感受朴素而多彩的文体生活;通过驻村艺术家免费为村内小朋友和爱好者开展艺术培训,提高村民艺术素养,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把村民从麻将桌、沙发上“解放”出来。古老茶村播下了艺术的种子,目前已有5村民的孩子考入了艺术类院校,村民艺术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
2023年,全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93.89万元,同比增长42.5%;村民人均收入达58031元,同比增长18.3%;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32.2%。村里还建立了“长富云”服务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民情“云监护”、信息“云共享”、农产品“云交易”等。以关爱老人为例,村里为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基础数据,并与“长富云”系统相联,出现异常第一时间向村里及老人的紧急联系人报警;还能进行动态监测,防止老人走失。村务云端“一键”查询,需求云端“一键”满足,问题云端“一键”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从“最多跑一次”升格为“一次都不跑”。茶香、书香的共融,使长埭村实现了经济收入与精神生活的“双共富”。
“茶叶+艺术”“茶香+书香”的长埭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正向肯定,引起了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新华网、人民日报网、中国日报网等先后20余次宣传报道长埭村的做法。